每个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从出生到死,都离不开我们医护工作者的一路呵护与相伴。所以人们曾把我们称做“白衣天使”,高尚而又纯洁。而令人遗憾的是,医学进步了,可医疗纠纷却日益增多,医护人员面临着难以言说的尴尬境地。本来应该互相信任、密切配合的医患之间反而成为对立面,这样不仅影响了治疗效果,也影响着医护工作者的形象。怎样营造和谐的医疗环境,就成为我们医务工作者值得深想的问题。想起张爱玲留下的这样的一句话,令人回味无穷:因为懂得,所以慈悲。那么我们是否也可以这样说:因为理解,所以和谐。
试想,当我们真正的理解了患者,而患者也真正的理解了我们的时候,这样可能就拥有了和谐。回想起在每一次灾难的救治中,诸如雪灾,SAS,地震,矿难等任何的自然灭害都少不了人员伤亡。而每每在这种时刻,医患关系都会显得分外和谐,那时候可能没有什么知情同意,也谈不上无菌操作,可一条条的生命就那么被抢过来,没有人会提出质疑,更谈不上什么纠纷。而在现实的医疗环境中,我们为病人提供的往往是更严密的规则,更详尽的告知以及更周到的服务。可未曾想在不知不觉中却滋生了更多的医患矛盾。
其实,医患矛盾的产生不仅在技术层面,更多的在人文层面。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位未婚女子因心脏病而迟迟不敢结婚生子,因为所有的医生都在谨慎提醒她,结婚生子不利于她的健康。而对心仪的男友,女子烦恼万分。然而,当他找到一位老教授,倾吐了自己的苦恼后,教授为她做了详细的检查,并制定出全面的保健方案。然后,教授告诉她:如果遵照医嘱,你可以结婚生子。女子喜极而泣。因为老教授理解结婚、声誉对于一个女性生命的完整多么重要。我们都有同感,作为一个医生来说,有事告诉别人不能做什么很容易,但告诉别人能做什么却很难。
医生存在的价值就在于生命的精心呵护,有时候,病人之所以对医生不信任,可能很大程度上在于他们无法从医生的言语中感受到理解与同情,更无法体会到体贴和温暖。现代医学模式的走向在提示医生:既要懂病,更要懂人。同样的病发生在不同社会地位、经济水平、家庭状况及心理承受能力的人身上,会显示出不同的情况。因此,现代医学更讲求行医是一门艺术。
让我们努力提升自己,不是仅仅限于专业技术方面,还要加强人文修养。增加对社会、对病人的体察与理解。因为医学的目的不总是意味着治疗某种疾病,更重要的是帮助患者恢复身心的完整。我相信,当我们能与患者息息相通,荣辱与共的时候,我们所处的环境必然也是和谐的。
五区 范芹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