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最难忘回家的路,闲下来,最牵挂回家的路,逢年过节的时侯,最让人温暖的更是回家的路。
我的家位于徐州城的西北角,大约四十公里的路程。是地图上找不到的一个普通的平原小乡村,那是一个住着三、四十户人家的村落。也许是村里的董姓人多,取名董庄。儿时记忆中,住在那里的人并不富裕,但却勤劳俭朴。爸爸是个乡村教师,他的工资是我们一家六口唯一的经济来源。兄妹三个穿衣服总是老大穿小了老二穿,补了好几个补丁也不舍得扔,置办一件新衣服一直都是我不敢想的奢望。小时候睡觉最喜欢的地方是在改建后的新平房的房顶上,儿时的小伙伴横躺在不大的苇席上,没有蚊帐,晚上凉风吹佛,减少了很多蚊虫叮咬。
儿时没上过幼儿园,常去的地方是田边地头,穿过村后大片的庄稼地,有一条望不到头的河,水儿纯净,有自由的小鱼在游,更有活蹦乱跳的蛙。爸爸告诉我那河叫废黄河,顺着河岸的那条路走下去可以到大徐州。懵懂的我不知道徐州城有多大,但那是我第一次认识那条通往徐州城的路。
上小学的时候,开始独立走那条回家的路。春天,万物复苏是最美的,路边开着各色小野花,风一吹,似乎在向我们招手;夏日雨天的路很泥泞,到处是水汪子,不小心一脚踩下去,整个脚就陷下去,好不容易拔出脚,鞋子却留在泥窝里……;秋天路旁的树纷纷的落叶在地上,走在上面软软的,好像走在地毯上;冬天下雪,小伙伴们有雪仗打,一路上打打闹闹,回头看看深一脚浅一脚的脚印,总觉得是件很开心的事。
上初中了,肖庄联中延长了我回家的路。联产承包责任制富裕了我的家,温饱不愁情况下,爸爸给我买了一辆双杠自行车,就是这辆自行车伴随着我初中毕业。记不得啥时候回家的路也变得更宽了,泥巴土路变成了碎石子路。乡村的幽静被打破了,疾行的大货车扬起漫天的砂尘,偶有飞驰的小汽车不时溅起讨厌的黄泥巴。和同村的同学一起骑行在还算平坦的回家的路,伴着说笑与对未来的畅想,回家的路变得很温暖。
初中毕业,我考上了卫校,成了城市里的一名中专生,承载着家乡人梦想的回家路送我从乡村走向大徐州。伴着我的成长,村里也通上了公交大巴车。路边等车时,夏天的阳光很烈,晃得我睁不开眼;烈烈的夏风从车窗吹进来,一股股的热浪扑在身上,闷得难受;冬天的风像刀子,冰一样的硬板座颠的我直想吐。初通车时虽是那么的艰辛,寒暑假,回家的路成为我最大的期盼。
三年的卫校生活结束,我成了一名白衣天使,日出日落,我为心中的理想而努力着、打拼着,作为新时代的追梦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守岗位,踏实工作。四十年的改革开放,国家经济跨跃式发展、高质量发展、全生态的发展。回家的路现已建成故黄河畔的柏油观光大道,沿途与徐州的二环路、三环路、四环路交织成网。道旁绿树成荫,四季如画;故黄河内花红莲碧,水清鱼肥;放眼远望,花海簇簇,瓜果飘香。每逢周末,我可自驾自家买的小汽车踏上回家路,再也不用栉风沐雨,再也不用顶酷暑、冒严寒的耗时等车,再也不用年迈的母亲为我的迟归而焦酌等待……
回家的路让我经历了祖国的日新月异的变化。驻足回家的路,仰望碧蓝的天空,听着蝉儿一声长一声短地欢唱,品闻着一股股清新的芬芳草香,我陶醉于我现在的家乡的幸福生活。
董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