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冬至,幸福悄然而至。冬季虽冷,却是一年必不可少的阶段,斗转星移,万物更替。这一天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是一年中黑夜最长的一天,从今天起,北半球的白天也将慢慢变长。
耳边响起儿时最熟悉的歌谣“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和六九河边插杨柳,七九河冻开,八九燕子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嘴里的馋虫也开始回忆起美味的饺子,那可是冬至日的“标配”。大家知道为什么要在冬至这天吃饺子吗?说到这,不得不提一个人——张仲景。
张仲景是东汉南阳西鄂人,著《伤寒杂病论》,集医家大成。他曾任长沙太守,访病施药,大堂行医。后毅然辞官回乡,为乡邻治病。相传,其返乡之时,正值冬季。途中看到白河两岸乡亲面黄肌瘦、饥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已冻烂。便让弟子在南阳东关搭起医棚,支起大锅,于冬至那天舍“娇耳”医治冻疮。他将羊肉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然后将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包成耳朵形状的“娇耳”,煮熟后,分给来求药的人每人两只“娇耳”,一大碗肉汤。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就治好了。
后人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食物,起名“饺子”或“扁食”。至今,南阳仍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谣。原来冬至吃饺子,是不忘“医圣”张仲景“祛寒娇耳汤”之恩。
如今,虽然我们不用再吃饺子治疗冻耳,但在冬至这天吃上一顿美美的饺子却成了我们幸福的事情之一,与至爱亲朋聚在一起,将所有的美好、祝福和期盼都包在饺子里,让温暖持续一整个冬季。
2020年即将过去,而我们也将迎来2021年。谚语到“冬至大如年,人间小团圆”。今天,请放下生活中的忙碌和琐碎,回家与亲人们吃一顿团圆饭。细数这一年里的收获,憧憬来年的期盼,一起迎接新的春天。
心电图室 贾艳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