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院脑外科为一突然瘫痪患者成功诊断为TODD瘫痪,经过综合治疗,很快恢复健康。令患者及家人十分满意。
42岁的孙先生,平素体健,几天前,在家没有任何诱因的突然出现右侧肢体无力,伴右侧肢体抽搐,恶心呕吐,头痛不适。家人急诊将其送至六院急诊室。经过头颅CT检查,发现其左侧颞叶片状、斑片状软化灶,左侧侧脑室三角区及下角稍大,轻度脑萎缩。拟“脑梗塞”入住脑外科病房。
接诊后,朱主任为患者做了详细体格检查,患者神志清楚,血压稍高,双瞳孔等大等圆,双眼右侧同向凝视,颈部无抵抗,右侧肢体下降,左侧肢体肌力正常,根据症状、体征及检查结果,初步诊断为脑梗塞,继发癫痫。给予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变化,控制颅内压,抗癫痫,扩张脑血管改善循环,营养神经,护胃止吐,加强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经过一系列治疗,第二天患者癫痫就得到有效控制。生命体征平稳,右侧肢体肌力有所恢复,为进一步明确癫痫的病因,医师为其做了脑电图、脑血流图检查,左侧基底动脉血流减慢,左侧颞区能量增高。朱主任针对病人的病情及治疗经过进行综合分析,该患者诊断是TODD瘫痪。继续给予抗癫痫等综合治疗,一周后,患者癫痫完全得到控制,头痛消失,肢体肌力恢复正常痊愈出院。
据朱主任介绍,TODD瘫痪,是一种发生在癫痫者身上的神经系统的异常,即是在癫痫发生出现的短暂瘫痪。该瘫痪可以是局部的也可以是全身的,但通常只发生在身体的一侧。它最常见于全身强直阵挛发作(大发作)以后,并在癫痫的发作过后,可能会持续几个小时或偶尔持续几天。
该病因尚不明确,但是有两种假设。一种是损耗理论,即运动皮质的耗竭导致神经元的超极化的延长。其二是NMDA受体(抗N-甲基-M-天冬氨酸受体)激活导致的短暂的运动纤维失活。由于瘫痪会很快消失,因此该病的治疗是对症和支持疗法。
该病的最显著的意义是和中风的鉴别诊断。在急性期,某些中风可以触发局限性癫痫发作。而如果TODD瘫痪发生在这样的背景下,病人的神经系统的病情往往会被过高地估计,因而会导致诸如溶栓治疗错误的医疗措施。基于这样的原因,在中风的急性期出现的癫痫发作,溶栓疗法被普遍认为是一个相对的禁忌证,尤其是在血管影像学检查前,依然缺乏脑血管梗塞证据的情况下,更是如此。朱主任强调,对诊断没有明确的病例,禁用溶栓疗法。应先采用抗癫痫,抗凝,扩血管,营养脑细胞,清除自由基,针灸等措施,同时,尽快做进一步的检查,对脑缺血卒中的诊断有重要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