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为进一步加强医疗质量管理,规范临床诊疗行为,促进医疗服务的标准化、同质化,于2015年3月31日下发《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指标(2015年版)》,有13项指标,其中有一个“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你知道怎么计算吗?今天就和大家聊一聊“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相关事项。
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治疗前
病原学送检率,你会计算吗?
【定义】:以治疗为目的使用抗菌药物的住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前病原学检验标本送检病例数占同期使用抗菌药物治疗病例总数的比例。
【意义】:反映医疗机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治疗、送检及使用规范情况。
【计算公式】: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检验标本送检的人数/同期住院患者中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的人数×100%
【计算细则】:
全院:
分子:确定时段全院住院患者中同期全身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前病原学送检的人数
分母:确定时段全院住院患者中同期全身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的人数
病区:
分子:确定时段所有曾经住过该病区的住院患者中同期全身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前病原学送检的人数
分母:确定时段所有曾经住过该病区的住院患者中同期全身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的人数
【计算说明】
1、送检项目:目前尚无统一标准。在2012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督导检查手册中是指:无菌体液细菌涂片染色细菌检查、合格标本细菌培养、肺炎链球菌尿抗原、军团菌抗原抗体检查、真菌涂片及培养、血清真菌G实验或GM实验、降钙素原(PCT)等7项;在《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指标(2015年版)》中是指各种微生物培养、降钙素原、白介素-6等感染指标的血清学检验;在国卫办医发〔2015〕42号《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的通知》的附件: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评价指标及要求中是指下呼吸道痰标本(上皮细胞<10个/低倍视野、白细胞数>25个/低倍视野)、肺泡灌洗液、清洁中段尿液、组织和血液、脑脊液等无菌体液标本。无菌体液标本是最佳微生物送检标本,对感染的诊断价值最大。
2、抗菌药物使用医嘱中的用药目的是“治疗”医嘱。
3、仅计算全身给药的抗菌药物使用医嘱,全身的给药方式,包括:口服、含服、肌肉注射、静脉注射、静脉滴注等。
4、仅统计确定时段内给药医嘱,统计时段之前的抗菌药物使用医嘱不计算。
5、抗菌药物使用开始时间是护士实际给药的时间。
6、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治疗之前病原学送检是指标本采集时间在确定时段抗菌药物使用开始时间之前。
7、纳入群体:①有抗菌药物使用记录的住院患者;②接受病原学检验的住院患者。
8、排除群体:①抗菌药物局部使用的住院患者,如鞘内注射、眼部给药、耳部给药、脓腔内注射、雾化吸入、冲洗等;②抗菌药物用药目的是“预防”的住院患者。
【考核指标】
1、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30%
2、住院患者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50%
3、住院患者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80%
【参考文献】
1、《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指标(2015年版)》
2、《三级综合医疗机构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年版)》
3、《全国医疗卫生系统“三好一满意”活动2011年工作任务分解量化指标》
4、《2012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
5、国卫办医发〔2015〕42号《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的通知》
感控科 赵艳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