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农历二〇一四年十月十九),国家卫生计生委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了能吃药就不针等十条合理用药核心信息。
国家卫生计生委宣传司副司长、新闻发言人姚宏文介绍,国家卫生计生委每年围绕一个主题,开展“健康中国行——全民健康素养促进活动”,今年的主题是“合理用药”。
居民医疗素养仅为9.56%
目前,我国城乡居民用药知识普遍匮乏,用药行为不规范现象普遍存在。我国90%居民不了解如何合理用药,甚至有严重误区。2012年全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数据显示,包括合理用药在内的基本医疗素养仅为9.56%,能够正确阅读药品说明书的居民比例约为15%。在全国合理用药网络知识竞赛中,只有6.3%的网友能够全部答对从试题库随机抽取的10道合理用药常识题。
中国科协发布的调查显示,86.7%的被调查者曾有自我药疗经历。在服药过程中,69.7%的人曾随意增减疗程或自行更换药物。近30%的家长自作主张给孩子服用减量的成人药品或抗生素,有时还是多品种联合用药。
“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的世界卫生组织用药原则,在中国早已被很多人丢弃。各方利益驱动下,中国成为世界首屈一指的“输液大国”。其实,临床上一般在以下4种情况下才需要输液:1、消化功能差,无法口服时。2、外用无效时。3、严重急症,口服药不能缓解时。4、药物可能伤害组织、血管时。
药品变质怎么识别
现在,很多人家里存有不少药品,尤其是老年人,家里桌上、抽屉里放满了药,总觉得一段时间不去医院拿药心里就不踏实。药品的有效期并不等于保险期,如果保管不当,也可能引起药品变质失效甚至产生有毒物质。那么怎样识别药品有无变质呢?
1、胶囊剂及胶丸:胶囊极易受潮,如有明显软化、破裂、漏油或互相粘连等不宜服用;胶丸往往很难从颜色来判断其是否变质,但如果有油败味就最好不要服用了。
2、栓剂、眼药膏及其他药膏:若有异臭、酸败味或见明显颗粒干涸及稀薄、变色、水油分离等不可再使用。
3、片剂:白色药片变黄,表面粗糙、疏散、潮解或有结晶析出不可使用;维生素C、抗生素类药遇光后颜色会发生改变,使药效降低甚至变成有害物质;有些药物极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并很快会变质,如阿司匹林受潮后会产生浓烈酸味,对胃肠道刺激性大大增加,严重的还会诱发胃黏膜出血,因此不宜再服用。
4、糖浆:其药液不论颜色深浅,都应澄清无异物,如有较多沉淀物或变色均不可服用。
5、糖衣片:酵母片、维生素B1、葡萄糖酸钙及一些含糖多的糖衣片等,如果药片相互粘连,出现黑色斑点,糖衣层裂开、发霉、有臭味等,都不可服用。
6、冲剂:正常的冲剂都是能疏散滚动的干燥颗粒,如见其发黏结块、溶化、有异臭等不可服用。
7、注射剂和粉针剂:这两类药都是直接通过静脉注射进入血液的,一旦变色和出现沉淀不能继续使用。粉针剂出现团块儿时,是绝对不能用的。
8、眼药水、滴鼻剂:如药液中有结晶、絮状物或见浑浊、变色等,不可使用。
药剂科:张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