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25日下午16:30在食堂楼四楼会议室举行了“慢性心衰病人的自我管理”的业务讲座。由心内科护士长吴长丽主讲,全院五年内护士及部分临床科室护士、护士长参加了本次学习。
首先吴护士长介绍了慢性心衰的流行病学调查情况,我国调查了15,518例36~74岁城乡居民,慢性心衰的人群患病率约为0.9%。目前我国约有400万心衰患者。由于冠心病、高血压的发病率增加、人口老龄化、心血管疾病的治疗进步等原因,预计我国心衰病人将呈不断上升趋势。
慢性心力衰竭是一个缓慢的发展过程。据资料统计,5年存活率仅有50%,但临床上心衰病人病程在十几年、二十几年甚至更长时间的也为数不少。在这个漫长的病程中,由于种种原因,病人不可能长期住在医院里接受规范的及时的治疗,更多的院外时间要由病人自己来管理,病人自我管理的好坏直接与疾病的反复发作次数、住院次数、病人的生活质量及预后等都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那么病人应从哪些方面进行日常管理呢?吴护士长从如下几个方面做了阐述,(1)去除诱发因素;(2)控制血压;(3)适当休息、合理运动;(4)合理饮食,保持出入量平衡,控制盐的摄人;(5)按时服药;(6)自我监测,定期复查;(7)调整心理状态等。
60岁的李大爷,7年前因慢性心衰住进心内科病房,病人来时心功能很差,全身水肿,不能平卧,经过强心利尿等治疗,并给与健康知识宣教,患者出院后根据教会的慢性心衰病人的自我管理方法进行自我管理,由原来的半年住一次院,到现在的基本不住院,在家服药休养,在每次复查中心功能情况保持良好状态,大大提高了贺大爷生活质量。
吴护士长采用多媒体形式,利用临床实例,图文并茂地给大家详细的讲述了慢性心衰的流行病学调查;心功能的分级与分期;慢性心衰病人的日常管理等知识。使大家对慢性心衰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便于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更好服务于慢性心衰病人,提高慢性心衰病人生活质量。
七病区 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