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对健康意识的增强,微量元素越来越受关注,其中最受关注的就是钙。商家、媒体和一些社会不良游医为追逐利益,大肆宣补钙的作用,导致人们过度关注血液中钙的含量,甚至对血钙的认识进入了严重误区,认为抽血测钙就能查出是不是缺钙,其实这是一个温柔的谎言,微量元素中的钙含量不能用于诊断缺钙,而是用来协助诊断某些内分泌疾病或肾脏疾病的。绝大多数时候,患者有缺钙表现,微量元素检查一切正常,原因就在这里。本文将从钙代谢的角度来解释血钙水平为什么不能反应是否缺钙。 食物中的钙被人体吸收后进入血液,血液中的钙在甲状腺所分泌的降钙素的作用下,参与骨骼合成和其他组织细胞的代谢,多余的钙随尿液排出。同时,老化骨骼中的钙也可以在甲状旁腺激素的作用下动员出来进入血液,供其他组织和新生骨重新利用,另外在尿液形成之前,肾脏对钙也有重吸收作用,能够防止钙过度流失。骨骼是一个巨大的钙库,当血钙不足时,甲状旁腺激素就会将该从骨骼中动员出来,进入血液;当血钙过高时,甲状腺就会分泌降钙素,促进骨骼对钙的吸收,使钙从血液进入骨骼。因此,血液中的钙始终在一个很窄的范围内保持动态平衡,在2.25mmol/L-2.75mmol/L之间,当人体摄入的钙不足时,甲状旁腺就会动员骨钙进入血液,同时肾脏也会减少钙的排出,使钙维持在正常范围内。当摄入的钙持续不足时,骨钙动员过多,成人会出现关节疼痛、骨质疏松,甚至骨折,儿童会出现关节酸痛、骨骼易变形或生长发育迟缓的症状。当摄入的钙持续过多时,骨骼有可能会过度钙化,影响生长。 总而言之,骨骼是一个巨大的缓冲池,甲状腺和甲状旁腺以及肾脏和其他一些内分泌腺是一个调节系统,它们共同维持着血钙与骨钙之间的平衡,使血钙始终在正常范围内波动。除非调节系统出现病变,或者发生某些肿瘤,血钙才会出现明显变化,饮食原因引起的缺钙绝大多数不会体现血液中。成人血钙变低会出现抽搐或抽筋,儿童血钙变低会出现夜间烦躁不安或惊阙、哭闹或在白天出现关节疼痛、抽筋等,但这些症状一般都是一过性的,时间很短,因为血钙过低会刺激调节系统动员骨钙补充到血液中,等症状消失后,血钙基本已经恢复正常,一般很难抓住这个机会进行采血检查。若患者缺钙仅表现为骨骼酸痛,这是骨钙动员过多引起的,血钙一般不会偏低。因此,应根据患者症状和骨骼变化判断是否缺钙,血钙不能作为诊断标准,仅用于诊断临床其他疾病引起的继发性低钙血症。抽血查缺钙,不过是一些不良厂家、保健品销售商或媒体炒作出来的一个谎言而已。绝大多数情况下,血钙水平跟缺不缺钙没有关系,通过采血检查缺钙只是媒体炒作出来的一个概念而已。要想知道是否缺钙,根据临床日常症状或骨密度检查便可得知。 检验科 李继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