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第六人民医院

当前位置:徐州六院首页 > 医院动态

三伏将至,我院“伏九帖服”将全面开贴

  7月13日,我国将进入三伏天气。三伏天气,正是冬病夏治好时机。我院康复科根据“冬病夏治,夏治冬病、子午流注、适时开穴”的中医理论,在农历三伏来临之际,全面开展“冬病夏治三伏贴”中医疗法,为广大慢性病患者带来福音。

盛夏“三伏”是全年气温最高,人体阳气最旺盛的时候。此时借天、人阳盛之时,疾病缓解之期,采用温热助阳的药物(包括内服和外用)对阳虚之体进行治疗,可激发人体的阳气,增强抗病御寒能力、祛除体内沉寒痼冷之宿疾,达到不发病或少发病的目的。我院借此契机,开展冬病夏治三伏贴。采用中药制剂,根据不同疾病贴敷于相应穴位,刺激局部皮肤,促进药物经穴位由表入里,循经络内达脏腑,以调节气血阴阳,从而达到治疗预防疾病的目的。

在此基础上,为广泛提高慢性病患者的机体抵抗力,我院将于入冬三九临来之际开展“冬九贴敷”疗法。与三伏贴敷疗法合成为“伏九帖服”。伏九敷帖能提高人体免疫功能,改善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的功能,降低过敏状态,从而减少、减轻呼吸道感染的发病。对治疗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慢性咽喉炎、体虚易感冒等病症有效率达80%以上,并以简便易行,安全无毒副作用,费用低,可免除服药、打针的痛苦,而深受患者欢迎。

2015年:(每一伏10天)

头 伏:2015年7月13日-2015年7月22日

中 伏:2015年7月23日—2015年8月1日

闰中伏:2015年8月2日——2015年8月11日

末 伏:2015年8月12日-2015年8月21日

伏九贴敷疗法

   “伏九贴敷疗法”属于传统中医的外治疗法. 他是根据中医“冬病夏治、夏病冬防”、“子午流注、适时开穴”的理论,在中国农历节气的“头伏”、“中伏”、“末伏”、“一九”、“二九”、“三九”的第一天,采用中药制剂,贴敷于相应穴位,刺激局部皮肤,促使药物经穴位由表入里,循经络内达脏腑,以调节气血阴阳,从而达到治疗预防疾病的目的。现代临床研究表明伏九敷帖能提高人体免疫功能,改善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的功能,降低过敏状态,从而减少、减轻呼吸道感染的发病。对治疗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慢性咽喉炎、体虚易感冒等病症有效率达80%以上,并以简便易行,安全无毒副作用,费用低,可免除服药、打针的痛苦,而深受患者欢迎。

贴敷的适应症:

(1)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慢性咳嗽,反复感冒,慢性鼻炎,慢性咽炎等多种肺系疾病。

(2)慢性胃肠炎,慢性胃炎,胃痛,慢性腹泄;颈肩腰腿痛、痛经等虚寒性的疾病。

不适宜贴敷的情况:

(1)贴敷部位的皮肤有创伤、溃疡、感染者。

(2)对敷贴药物或敷料成分过敏者。

(3)过敏体质、瘢痕体质者。

(4)急性发热性疾病及多种感染性疾病的发热期。

(5)咯黄色浓痰、咯血、衄血或易出现口腔溃疡等内火较重者。

(6)妊娠期妇女、2周岁以上的儿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

(7)糖尿病、血液病、恶性高血压、严重心脑血管病、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支气管扩张、恶性肿瘤的患者。

贴敷注意事项:

(1)贴敷后局部皮肤微红或有色素沉着、轻度搔痒或出现小水泡均为正常反应,不影响疗效。

(2)贴敷后皮肤局部出现刺痒难忍、灼热、疼痛感觉时,应立即取下药膏,禁止抓挠,不宜擅自涂抹药物,一般可自行痊愈。

(3)若皮肤出现严重红肿、大水泡、溃烂等严重反应,需及时皮肤科就医。

(4)贴敷期间的饮食应清淡,应慎食海鲜、牛羊肉及辣椒、蒜、葱、姜等辛辣刺激性食物和肥甘滋腻之品。

(5)应慎食冷饮和冰冻食品,宜少喝酒、少抽烟。

(6)要保持贴敷局部清洁。去掉药物后宜洗温水澡,不宜洗冷水澡。对于贴敷处皮肤及残留药膏等,只可用温水洗涤,不可用肥皂、浴液等搓洗。

(7)贴药后不要过分活动,以免大量出汗或药物移动脱落。

贴敷时间和疗程:

贴敷时间的长短,要根据患者的皮肤反应、个人体质和耐受能力而定,一般成人2-3小时,儿童1-2小时。3次(如有闰伏则4次)为一个疗程,每年贴1~2个疗程,连续治疗3年为佳。3年后可以继续贴敷,以巩固或提高疗效。

    我院针灸理疗科从即日起推出“冬病夏治”三伏贴预约活动,时机宝贵,请勿错失!

冬病夏治三伏贴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法”(简称“三伏贴”)是根据中医理论,选用一定的药物制作成贴敷膏,在人体的穴位上进行贴敷,达到治病、防病目的中医特色外治方法。由于此法使用方便、操作容易,患者无明显不适感,历经几千年越来越为广大群众所接受。

    一、什么是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法

    中医的多种治疗方法,如中药内服和针灸、刮痧、推拿等外治疗法,以及食疗等均具有冬病夏治的作用。穴位贴敷是冬病夏治中最常用的方法,因其方法简便、安全、无痛,疗效确切,费用低廉而深受患者青睐。由于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是利用全年气温最高、阳气最旺的夏至后三伏时期,故也简称为“三伏贴”。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法源自明代张璐《张氏医通》中记载的白芥子涂法,是将药物敷贴到人体一定穴位,治疗和预防疾病的一种综合干预外治方法。其治疗效果与贴敷方药的配伍、炮制、制剂工艺、贴治穴位、贴治时间,以及皮肤反应等有一定的关系。

    二、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法适用于哪些疾病

    从古至今,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法主要适合于素体阳虚的人,用于在秋、冬、春季容易反复发作或加重的慢性、顽固性肺系(呼吸系统)疾病。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医专家重点推荐的适宜防治病症是:

    1.久咳、哮喘、肺痹(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等)。

    2.鼻渊、鼻鼽、喉痹(变应性鼻炎、慢性鼻窦炎、慢性咽喉炎等)。

    3.小儿体虚易感冒、反复咳喘(呼吸道感染)者。

    4.部分骨关节病(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肩周炎)。

三、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的具体时间

    传统穴位贴敷时间为农历三伏的初伏、中伏、末伏的第一天,共贴敷3次。如果出现闰伏(20天),可间隔10天加贴1次。目前,在三伏期间的任何时间都可进行贴敷,但每次应间隔7~10天。贴敷以晴天的10:00—17:00为佳。每次敷药以2~4小时为限(儿童约贴半小时至两小时),时间不宜过长以免皮肤受伤。

    贴敷的疗程一般3次(如有闰伏则4次)为一个疗程,每年贴1~2个疗程,连续治疗3年为佳。3年后可以继续贴敷,以巩固或提高疗效。

四、不适宜贴敷的情况:

肺炎及多种感染性疾病急性发热期;对贴敷药物极度敏感,特殊体质及接触性皮炎等皮肤病患者;贴敷穴位局部皮肤有破溃者;妊娠期妇女、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

来源:      发布时间:

医院概况 | 医院动态 | 医院文化 | 院长信箱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徐州市第六人民医院
地址:徐州市淮海西路267号
(交通:公交1路、4路、31路、66路等到人民广场下)
本站医院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医疗诊断的依据 苏ICP备10000484号

点击拨打24小时健康热线 0516-85827334

版权所有:徐州市第六人民医院
地址:徐州市淮海西路267号
交通:公交1路、4路、31路、66路等
到人民广场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