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4日,徐州市救助站送来一位孤寡老人到徐州六院。2个多月的爱心救助让老人感受到六院人高尚医德和高超医术,让老人的心不在流浪孤独。
老人名叫吕明月,59岁。因为突发脑梗塞被徐州市救助站送至徐州六院进行抢救。老人来时,言语不清,左半身偏瘫,不能活动,大小便失禁,生活不能自理。入住神经内科病房后,诊查发现其左侧肢体肌力为零,右下肢肌力下降,头颅CT显示两侧基底节区侧脑室旁、丘脑多发性脑梗塞、脑干腔隙性脑梗塞、高血压3级。老人病情危重随时都有生命危险,需要专人时刻守护。可是救护站人员工作太忙将老人送来后就离开了。责任护士郑雅莉立即为病人整理床铺,协助其躺下,换掉身上沾满大小便的衣物。吸氧、心电监护、开通静脉通道。值班医师沈晓雁时刻不离左右,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经过脱水降颅压,营养神经药物治疗,患者生命体征慢慢趋于平稳。由于没人照顾,老人吃饭洗簌都成了问题。作为责任护士,郑雅莉主动承担了照护老人的重任。每天到病区第一件事就是来到床前看望老人。但就在推开病房门的一刹那,一股恶臭迎面扑来。掀开盖被查看,老人全身都被大小便沾满。郑雅莉强忍着恶臭,轻轻地将沾满大小便的衣物、床单撤换掉。端来温水一遍一遍擦洗。然后再换上干净的衣物床单。经过一番整理,屋里空气顿时焕然一新。老人也清爽了很多。郑雅莉再将从家里带来的可口饭菜一口口地喂进老人的肚里。由于老人言语不清,无法表达。郑雅莉就慢慢地给老人交谈,鼓励老人说话。为老人按摩肢体,进行功能锻炼。随着天气转暖,郑雅莉就用轮椅推着老人至走廊透气。春节是中国最传统节日,由于联系不到家人,孤身一人在病房甚是孤单,院领导就派遣医院工人刘师傅带来丰盛的年夜饭陪老人在病房里过年。
经过两个多月的治疗护理,爱心救助,老人语言终于有所恢复并能进行简单的交流。从交谈中获知老人系黑龙江人,曾经当过兵,但为什么沦落成流浪汉,老人无法说清楚。现在所有医疗费用都暂由徐州六院垫付,目前已经花费两万多元,院领导表示无论花费多少,也要尽心尽力为老人治疗,直到老人彻底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