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节前夕走进徐州六院,采访最美丽的天使——
沃土中盛开的女人花
三八节前夕,我们走进徐州市第六人民医院,采访了三位忙碌的白衣天使——三朵在春风中绽放的女人花。工作中的她们,美丽却又带着些憔悴。
不同年龄的女人散发出不同风韵:二十如桃花,鲜艳热烈;三十似玫瑰,大气迷人;四十如牡丹,雍容华丽;五十像兰花,淡定从容……而不同职业的女人,也如四季的鲜花,各有各的气韵和风姿。医护岗位的女人们,自然是其中极为纯洁美丽的一朵,不妖娆不华美,总是在默默散发着它的芳香。
面对这个属于女人的节日,这些最美的天使想说些什么呢?
呼吸科主任王秀丽:
24小时待命 公休假攒了100多天
50岁的王秀丽,端庄大方,睿智干练,说话和气。作为一名六院呼吸内科的主任,她必须24小时处于待命状态。记者采访的时候,她正在忙着写医嘱,连半个小时的采访时间都表示“很难抽出来”。
王秀丽主任从医近30年了,一直在六院呼吸内科工作。这么年来,她几乎从未准点下过班,也从未有过一个完整的休息日。即使是节假日,她也是24小时待命,科里有需要随时就要赶到,即使身在外地也不例外。
去年有一次王秀丽到上海参加一场为期两天学术会议,第一天晚上就接到了科里的电话,她连忙退掉了次日的火车票,改乘当夜的火车,凌晨4点钟匆匆赶到医院。
今年除夕那天晚上,正好排到王主任休息。她和家人高高兴兴地一起吃了年夜饭,然后围坐在一起看春节晚会。如此幸福的时光对她来说简直有些奢侈,她一边欣赏着精彩的节目,一边留意着手机会不会突然响起。
晚上10点多钟,手机果然响了。王秀丽迅速赶到医院,这又是一个不眠之夜,接连送来了三个危重病人,都出现了呼吸衰竭的情形,急需抢救。
王秀丽对待工作永远都是这么热情负责,对待病人也是充满关怀。呼吸科危重病人多、老年病人多,病情复杂。春节前的半个月,一位60多岁的老太太突然病情加重,出现了休克和大出血的症状,而照顾他的老伴拿出不一分钱医药费。王秀丽在请求院方领导后,立即对老太太实施了抢救,最终让老人转危为安。儿女赶来后感激万分。春节前老太太出院了,一家人回家热热闹闹地过了一个团圆年。王秀丽感觉特别欣慰。
王秀丽像其他女人一样爱美,然而她每次选购衣服和化妆品的时候,只能像男人一样,只是在换季的时候为了需要而买,慢悠悠地东挑西选,那对她来说是一种奢望。
多年如一日的操劳,再加身上有根弦一直紧绷着,王秀丽的身体早就处于亚健康状态,经常出现耳鸣,爱人和女儿都劝她歇一歇,不要太拼了:“我的公休假已经攒了100多天,但从来没有机会出去玩。女儿从生下来我就没怎么带过,现在她已经参加工作,坚决不愿意当医生。她经常劝我说妈妈别干了,太累了。”
可我既然选择了这一行,就不能退缩,而且必须要干好。王秀丽说,她只希望病人和家属对医护人员多一些理解——她们都是普通的凡人,不是钢铁。
护士长张爱荣:
爱下病房 以身代教
在六院消化科见到46岁的护士长张爱荣时,她正在紧张的忙碌着,像个小护士一样拿着输液袋一溜小跑进了病房,过了一会儿又一溜小跑出来了。
电视剧中的护士长都是很威严的,总是板着一张脸爱训人,但张爱荣总是一脸谦和的笑容,一点架子都没有。但她是六院的优秀护士长,还曾被区卫生局评为巾帼标兵。
张爱荣对待病人态度有口皆碑。消化科重症病人比较多,经常抢救,前段时间有个姓王的病人消化道出血很凶险,喷得床上、地上、护士身上到处都是,这时候的她不仅毫无怨言,而且还一边迅速采取抢救措施,一边安慰病人说不要恐惧,以前不少这样的病例都顺利抢救过来了。最终这位病人挺了过来,对张爱荣非常感激。
遇到晚期肿瘤病人,张爱荣更是关怀备至,想尽一切办法满足病人的要求。在病人疼痛剧烈的时候,她会迅速通知医生用药,并和病人聊天分散其注意力,以减缓疼痛。她还会悄悄叮嘱病人家属,劝他们多陪陪病人,让病人在最后的阶段活得更有质量。
晚期肿瘤病人往往脾气都比较暴躁,在做晨间护理的时候,给他翻身扣背他都不高兴,一碰就发火,张爱荣在这个时候无论如何都会控制住自己的,努力赔上笑脸,把他们当作自己的亲人一样对待。
“病人什么样的态度我们都能接受、理解。其实只要进行换位思考,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家人,心中就没有委屈,不会有情绪了。”
在护士们的心目中,张爱荣是一个和善的大姐姐,也是一位循循善诱的导师。张爱荣不仅要负责病区的管理、科室的协调,每天都还参与到日常护理工作中,只要护士忙不过,她就亲自去给病人护理、输液,工作中都是一路小跑,晚上只能把护士长管理台账带回家中加班做。医护人员是需要终身学习的,为了考核护士们的学习情况,她每个月都会组织一次考试,日常工作还会以身代教,对护士进行实际指导,见缝插针进行“床边考核”,发现问题及时指出。
张爱荣在家也是贤妻良母,孩子是她和爱人自己带大的,两岁就送到了私人办的托儿所。小时候孩子生病,她和爱人24小时输液守护,因为爱人没有夜班,她主动多调夜班换取白天照顾孩子的机会。现在孩子已经上大学了,和爱人一样善解人意,很支持理解她的工作。
“休息时间我喜欢做家务,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给他们爷俩做桌好菜,就感觉特别幸福。”张爱荣笑着说。
“学霸级”护士刘玲:
病人常常点名找她护理
、
39岁的胸脑外科护士刘玲,绝对是个“学霸级”的护士,她上学的时候成绩就很优异,工作后更是屡获殊荣,在大赛中拿奖拿到手软,两次被评为市五一巾帼标兵。
20年前,刘玲毕业于徐州卫校,成为六院的一名白衣天使。在刘玲的那个年代,从初中考上中专的都是班里的学霸,中专生是非常令人艳羡的,白衣天使更是众多女孩子梦寐以求的职业。
工作后的刘玲仍然没有放弃学习,她先是用两三年的时间自考拿到了大专文凭,然后又顺利通过成人高考,于2008年拿到了本科文凭。
在通过苦学提高学历的同时,她不忘钻研业务知识,订阅的护理杂志一直放在身边,即使是值班的间隙也拿出来看几眼。遇到很专业的问题,她还会主动向“医生老师”请教。
“学霸级”的护士业务技能当然也是顶呱呱的,在全市的护理技能竞赛中,她屡获大奖。胸脑外科有很多长期住院的病人,因为输液太多血管已经被破坏,扎针比较困难,但刘玲每次都能一针扎准。这种病人的手上的血管凭肉眼已经很难识别,只能靠手感去摸。前几天,有个病人的两只手上已经都无处下针了,新来的小护士非常为难,请刘玲帮忙,刘玲用手摸了一会,准确地在病人的大拇指上一针找到血管。病人家属朝刘玲竖起了大拇指:“在大拇指上扎针,也只有刘玲你能做到!”
病患及家属都喜欢刘玲,经常点名请求她护理,这不仅仅是因为刘玲技术好,更因为她的热情善良,任劳任怨。遇到气切的病人,每隔两小时就要去翻身扣背,有时还会被病人痰喷一脸,但她从不嫌弃,擦干净后面不改色地接着干活。遇到无人照料的五保户病人,她连大便都给清理干净,还要帮病人洗净,用温水擦,防止褥疮和湿疹。
病区里有个45岁的女病人,4年前遇到车祸导致颅脑损伤,接近植物人状态,但她的老公一直没有放弃她,4年年来在这里就住了两年半,小女儿也从1岁长到了5岁,常常抱着没有意识的妈妈亲热。刘玲不仅对女病人呵护备至,对这个小女孩也疼爱有加,经常给她带零食和玩具。见他们家庭贫困,还给他们送衣服。女病人老公原本因为压力太大变得脾气暴躁,但对刘玲却总是笑脸相迎。
刘玲的工作非常忙碌,回到家也经常学习,爱人和孩子都非常理解支持她。周末休息时不让她做一点家务,还经常带她出去散散心。
“我为我的工作骄傲,也会一直这样学下去,干下去。”刘玲自信地说。
这三朵风姿绰约的女人花,默默绽放在徐州六院百花丛中。“你若盛开,蝴蝶自来”,这是是她们自身努力的结果,更与徐州六院这片沃土的滋养分不开。她们展示的是自己个人形象,也代表六院全体女性的形象。六院还有很多很多美丽的天使,为了病人的健康,为了医院的发展,默默奉献着自己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