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传统就诊习惯、“节日病”等因素影响,春节期间患者有所减少的六院又恢复了往日的繁忙,并于本周迎来2017年的第一个就诊高峰。门诊量和住院病人持续增加,医院全力以赴应对,确保患者及时、顺利、有序就医。
长假刚一结束,六院的门诊、住院均迎来了新一轮的攀升。据不完全统计,从本周一(2月6日)开始门诊量、住院量便接连增加。2月6日、7日的日均门诊量近600人;日均住院量近百人,目前住院病人已达700余人。挂号收费处、住院处的工作人员出现了“坐下就别想起来”的状态,连起身接杯水喝一口都变成了“奢望”。和他们有着相同“命运”的,还有住院处、彩超室、放射科、检验科等科室的工作人员们,他们从早晨上班开始,直到中午11点,人流都没有消减的迹象,延迟午休已成家常便饭;彩超室的工作人员从7点提前上班开始,一直忙碌到1点才匆匆忙忙扒上两口已经变凉的午饭,随即又投入到繁忙的工作中去。
呼吸科、消化科、神经内科、泌尿外科、内分泌科等科室的就诊人次持续增多,不断出现新的就诊高峰。
场景一:捧着肚子来回跑的护士
2月7日下午,泌尿外科的病区内,四处奔忙的医护人员中,一位怀孕的“准妈妈”护士格外引人注意,只见她在多个病房间来回穿梭,量血压、测体温、换吊瓶、换床单……忙得不亦乐乎。
她叫梁碧玉,怀孕7个半月,每天仍坚持上班。“很正常啊,以前好多姐姐都会工作到生产的前一天,这没啥。”有些害羞的梁碧玉坦言,科室里人手少、患者多,她不想拖大家后腿。还没说上两句,梁碧玉负责的一个患者术后回到病房,她倏地冲在人群的最前面,调试心电监护仪、调节吊瓶流速、询问观察患者状态等,忙了好长一段时间,梁碧玉感叹道:“我们工作就是这样,一上班就是手不停、嘴不停、腿不停!”
“我看你刚才还一溜小跑,你就不怕肚子里的宝宝抗议?”
“有时候事情一多我就不由自主的跑两步,没事,我都捧着肚子跑,宝宝还算比较乖!”说着,她走到护理站坐着喝了口水,又开始埋头写护理记录。
“我们这儿的护士都这样,多数人不到最后一刻,都会挺着大肚子坚守岗位。”在护理站,护士长曹艳如是说。
场景二:苦口婆心的医护 “屡教不改”的患者
“上次出院的时候你不说要戒酒的吗?这怎么又喝成这个样子?你还这么年轻,身体真不打算要了?”
“嘿嘿,这次出院绝对不喝了,回家一定戒酒,我以后绝对不在这里出现。”一进消化科的病房,就听到这样一段对话。
原来,29岁的郭林因为喝酒从几年前就开始和六院消化科的医护打交道,俨然已经成为了科室的老熟人,究竟有多熟?据郭林自己说他几乎每个月都要来“报到”一次,整个科室就没有不认识他的。这次入院也是因为喝酒,从年前喝到年后,最终又把胰腺炎喝出来了,连年都没过完就被家人送到了六院,看着他蜡黄的脸色、虚弱的身体,消化科的医护人员们开始轮番给他做工作,让他这次一定要把酒戒了!
“这几年俺这孩子多亏了六院的医生、护士,真是尽职尽责,有一次孩子犯的比较重,人家医生、护士连家都没回就在病房里照顾,直到孩子情况稳定了,医生护士才离开!这个科室的人没说的。”郭林的父亲,说起这几年的经历,对六院有着满满的感谢!
场景三:为了不委屈患者,那只有委屈自己的胃
由于患者爆棚,连日来,放射科、彩超室的工作人员加班加点已成为常态,他们始终抱有一个想法:尽量缩短患者等待的时间。抱定这个想法,在保证每个患者检查时长和质量的基础上,那牺牲的唯有自己的休息时间。以2月7日为例,磁共振加拍片,一共是130人,CT检查近70人,而磁共振每个小时仅能检查4-5名患者,看着跺脚等待的患者,医生心里比他们更着急。“到了12点的时候,连上午的患者都做不完,我们怎么可能下班吃饭呢?”负责磁共振的医生坦言,不是不饿,是已经顾不上了,看着门口等待的患者,太焦心了!
无独有偶,因为患者太多,彩超室的医生们连日来只有到1点多才能轮流去吃饭,张雷主任说,这几日,彩超室每位医生一天要接待80余名患者,工作强度比较大,“患者都想早一点检查,早一点拿到结果,所以我们只能把午饭时间缩短缩短再缩短,大家基本都是要到1点以后才能轮流吃饭,随便吃上两口再回来干活!为了不委屈患者,他们只有委屈自己的胃!难怪曾有人说,医护人员经常饥一顿饱一顿,别想有好胃,看到六院人的工作状态,就知道这话不假!
动作麻利,身姿灵活,谁能注意到梁碧玉已经怀孕7个半月了呢?
下午了,可还不断有患者入住,护士们忙着加药、对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