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行多学科诊疗模式,不仅能整合医疗资源,为患者提供最佳的个体化诊疗,还可以促进相关专业的协同发展。我院于2017年5月开始实施多学科诊疗模式,定期不定期开展诊疗活动,日前成功组织脑外科一危重患者多学科会诊。
患者张某某,男,64岁,因“突发医师障碍伴左侧肢体偏瘫6小时”急诊入院,急诊CT检查提示:右侧基底节区脑出血并破入脑室(出血量约37ml),入院诊断:脑出血、慢性乙型肝炎、低血小板血症、肺部感染、低钾血症、高血压病(极高危)。科室向医务科提出申请请求多学科联合会诊,医务科根据患者病情及科室意见,随即组织专家会诊,被邀请专家包括:神经内科主任刘太珍、呼吸科主任王秀丽、心内科主任屈露、消化科主任张莉、肾内内分泌主任张震、医学影像科主任仇德升、血液科主治医师刘建、ICU护士长张颍,脑外科主任朱从付、主治医师赵伟、护士长董丽参与会诊,医务科高超科长到达现场组织协调。
首先会诊专家到达ICU听取床位医师赵伟病情汇报及会诊拟解决的问题。
专家仔细查看患者病历资料及认真体检患者。
随后到脑外科医师办公室,认真参与病例讨论,提出诊疗意见,制定合理治疗方案。
医务科高超科长最后就徐州市铜山区人民医院《疑难、危重患者多学科综合诊疗制度及程序》,进行了解读,明确会诊范围,会诊制度与程序,会诊病例由各科室向医务科提出申请,医务科筛选后联系会诊专家,确定会诊时间。会诊时医务科工作人员到达科室协调会诊。会诊科室科主任主持,床位医师汇报病史,会诊专家听取病情汇报,详细查看患者相关临床资料,认真参与病例讨论,提出诊疗意见,制定合理治疗方案。会诊结束后,床位医师将会诊意见详细记录于疑难、危重病例讨论记录中,科主任审阅,病历存档,并报医务科留存备案。并表示以后我院要定期不定期开展此项活动,提高我院整体诊疗水平。
多学科诊疗模式是明确诊断和治疗的重要医疗手段,随着临床分科的不断细化,各专业专科医师往往难以满足疑难危重患者或合并多种疾病患者的综合诊疗需要。多学科会诊制度,依托医院的人才、技术优势和实践经验,开展对患者多学科会诊及疑难病例讨论,科学诊断,并制订个体化综合治疗方案,有效避免过度治疗、治疗目的不明确的现象,提高了患者的诊断率、治愈率,从而提升医疗质量、缩短就诊时间。同时提高了医务人员全面分析患者病情的能力,让各学科之间更好地互补和了解,尤其在对重症患者的生命支持技术水平方面,直接反映医院的综合救治能力,体现医院整体医疗实力。
医务科 高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