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岁五保老人周老大爷,有4年的胃癌病史。由于长期化疗,四肢血管已经被化疗药物破坏得非常厉害。近日,为了使老人顺利接受化疗,徐州六院消化科特请重症医学科胡主任为老人实施PICC置管。首例PICC置管成功,标志着徐州六院中心静脉置管技术上了一个新台阶。
四年前,周大爷因腹痛被确诊为胃癌,四年来,老人先后多次入住徐州六院消化科接受化疗。由于化疗药物刺激性太强,导致老人四肢静脉血管破坏严重。尽管护理人员每次穿刺都是小心翼翼,但仍然无济于事。近日,老人又来住院化疗。老人枯瘦如柴,出现恶液质,医师决定先为老人静脉输注营养液,改善营养失衡,然后再进行化疗。可是面对破坏殆尽的血管,张爱荣护士长带领全科护士轮流上阵,都以失败告终。老人输不上液,药物用不上,意味着老人的生命在一点点消耗,时间不等人,救命要紧!这时,张护士长决定邀请重症医学科胡主任来会诊,看能否进行PICC置管。胡主任接到邀请,立即来到病人床前仔细查看。然后翻阅病例,查看病程记录。对老人病情全面了解后,胡主任决定为老人实施PICC置管。
获得家人同意后,一切准备就绪,8月2日下午2点半,在超声引导下,胡主任仔细观察病人上臂血管走向,发现血管静脉窦特别多,而且弯曲分岔严重,穿刺起来难度异常大,估计成功率,也只有50%。虽然成功率较低,但也得往百分百去努力。于是胡主任开始严格消毒,在超声引导下,轻轻穿刺。PICC管从手臂肘上贵要静脉,慢慢向上推进,通过腋下、锁骨下,最后进入上腔静脉。经过半小时的努力,终于置管成功。连接输液瓶,液体顿时顺着管道顺利滴进老人体内。
据张护士长介绍,PICC置管,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是利用导管从外周手臂的静脉进行穿刺,导管直达靠近心脏的大静脉,避免化疗药物与手臂静脉的直接接触,加上大静脉的血流速度很快,可以迅速冲稀化疗药物,防止药物对血管的刺激,因此能够有效保护上肢静脉,减少静脉炎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疼痛,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以往需要PICC置管者,都是请上级医院专家前来穿刺。自从医院成立重症医学科,胡主任积极推广、实施新技术,为老人实施PICC置管。这是徐州六院首例单独PICC置管,获得圆满成功。至此,老人输液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该管能保留一年。一年内,输液不需反复穿刺血管,老人免受穿刺之苦,血管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