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第六人民医院

当前位置:徐州六院首页 > 医院动态

这个冬天,有了他们不再寒冷


2017的冬天似乎特别漫长,流感肆虐,PM2.5指数爆棚、最低气温已频频打破零下10度,朋友圈中经常能看到诸如“这个冬天啥时候能过去”、“能熬过这个冬天的人都是胜利者”之类的感慨,一时间各大医院患者爆满,上至白发婆娑的年迈老者,下至嗷嗷待哺的新生儿,都屡屡中招。徐州市第六人民医院也未能“免俗”,从入冬以来住院人数持续上涨,近来已逼近病房的最大承载量,而濒临最大支撑点除了病房,还有医护人员的体力。

两头不见光的日子,他们已经习惯了

早晨840分,泌尿外科的病区内人来人往,护士们已经做完了晨间护理,开始进行第一轮的挂水。护士站前围满了病人,因为护士长曹艳赴南京进修学习,副主任护师王玉霞成了代理护士长,她正耐心地回答着每一位患者家属的问题,问起最近患者入院情况,她回头看了看坐在她身后,正在核对医嘱的年轻护士说:“白班有5-6个护士,需要面对54位患者,再加上更多的陪人,工作量非常大。你看她,这下了小夜班也走不了,自动留下来接着干活。”泌尿外科一到寒暑假,患者尤其多,经常是上一个患者还没出院,下一个患者就已经在一旁等着了。常松主任的办公桌前更是排起了长龙,科室一天近20台的手术量让医护人员们颇感疲惫。

9点10分,消化内科病区内,护士长张爱荣在各个房间内一溜小跑着分发“住院一日清单”,病区内次第响起“护士,水打完了”、“护士,××床换水”的声音,张爱荣说:“58个病人,当打到后面房间的病人时,最先挂水的病人又该换水了。病人太多,我们中午只有半个小时的吃饭时间,放下筷子接着干活。早晨7点多到病区,晚上630下班算早的,大家都在自觉的加班,经常几个小时连水都顾不上喝。”

诚如,消化科一位年轻护士所感慨的那样,这几个月以来,已渐渐习惯两头不见光的生活,早晨出门孩子还没起床,晚上到家只来得及哄孩子入睡,但是为了患者,也只有坚持再坚持。

看到连续几个小时像上足发条一样运转的护士,我只想告诉那些因家人患病而心疼、烦躁、焦急、易怒的亲属,您注意到了吗?我们的医生、护士连续几个小时一口水都没喝。他们不是不渴,不是不累,是没时间喝,也不敢喝,因为他们得把时间节省下来留给你们!

几十米的走廊 一天走路破“万”

“近70位患者,56个护士,真是超负荷运转。加上长时间呆在空气不流通的室内,全科室的人就像接力一样感冒。”普外科(2病区)代理护士长、主任护师王琴说起此次持续近3个月的高强度工作状态,又着急又无奈,一天之内出院10个人,入院10个人,挪床、铺床、初检……一天下来衣服湿了干,干了湿,连换衣服的时间都没有,感冒、发烧自然成了家常便饭,“因为工作量太大,所以全科的护士放弃了中午休息时间,自觉留下来加班。”

在普外科(1区)的走廊里,迎面走来了科主任房守军,他的脸上写满了疲惫。近两个月内,他一天要做56台手术,即便都是是微创手术,对体力的要求也很大,“今天没安排手术,我也偷空歇一歇,最近真是太累了,忙起来连饭都顾不上吃。”连续高强度的工作让年过五旬的房主任感觉有些力不从心。正说着话,就见护士长马秀侠拿着一摞护理记录单一溜小跑着“冲”进护士站,忙的连话都来不及说上一句。

“别看我们几乎一天都不出病区,就这几十米的走廊,一天下来走的步数妥妥的破万。”心内科护士长胡静一边核对用药,一边头也不抬地“抛”过来这句话。面对60多位病人,7位护士要完成病人出入院、处理新病人、处理医嘱、抢救病人等等一系列的工作,劳动强度着实不小,“加班也是正常态,只要进到病区一分钟也别想闲着。”胡静笑言,从女儿开始上幼儿园,她只接过孩子一次,家长会更是从没开过,老师压根不认识她。前段时间女儿因为流感发烧到40度,就这样也只能等到自己下班回家再给孩子打针、治疗,“看着孩子发烧我也着急,可是没办法,科室里有那么多患者在等着,说请假,这个嘴我张不开。”

和胡静有着类似想法的医护,在医院里有太多。在这繁忙时期,他们只有一个担心,那就是担心自己请假就会少一个人上班,同事们的压力更大了,病人等候时间长了,医患纠纷发生的概率就大了……所以他们都默默告诉自己,再坚持坚持,很快就会好起来的。

为父母都没做过的事,为了患者她们全做了

刚走近重症医学科,就听到科主任胡琪清正在给患者家属交代病情,身边围满了患者家属。因为焦虑,家属的情绪有些激动,胡琪清微笑着安抚、开解对方,告诉他们患者情况转好,很快就能转入普通病房。

一踏进重症医学科,就看到两位护士正在一个患者的病床前忙碌着,一个在擦洗患者,一个在擦洗地面,患者是位87岁的老太太,她嘴里喃喃自语着:“这可怎么好,这可怎么好啊。”护士长张颖悄悄地说:“老太太因为哮喘严重进来的,这两天腹泻严重,排出的都是脓便,这没过半个小时已经拉了5次了,老太太看着大家一直又擦又洗的,心里过意不去,让护士别管她了,那哪行啊。”

重症医学科内的9张床,最近一直处于满员状态,病人病情危重,加上很多都是8旬以上的老人,所以护理人员的心理和体力压力都很大。经常是整夜整夜不得休息。前几天来了一位患者,腹泻后自己抓的一身都是,护士们为其一遍遍的全身擦洗,事后张颖护士长总觉得他身上还有异味,仔细一看才发现患者的指缝里都是粪便,她找来酒精棉球,一点点为其擦拭。“在这里没有家属的陪伴,患者的一切都由我们来照顾,可以说,为父母都没做过的事,为了患者我们全做了。但凡进到这间屋的患者都是重症,身体已经很难受了,只要能让他们感觉好受一些,再多的劳动我们也不怕。”张颖护士长一边感慨着,一边紧密观察着每一位患者的情况,生怕错过了什么。

    每年秋冬,呼吸内科的病区内都是人满为患,今年更是不例外,病人量屡屡“逼近”病区最大容载量。病人一直在增加,可医护人员还是那些人,他们都在挤压着各自的体力和精力。科主任王秀丽已放弃了休息,其他的医护也近乎在连轴转。“下班?我们没有下班点,啥时候干完啥时候下班,病人多,工作量大,白天的工作如果当天不能结束,那夜班护士更是忙不过来,所以再多的工作也得当天完成。”护士长刘胜兰忙的像陀螺一样,说话也是有一搭没一搭。这时,一位患者家属拿着一个泡沫板交给刘胜兰护士长,上面密密麻麻粘满了空心圆柱状的双面不干胶,原来输液卡用胶水或浆糊无法粘到输液袋上,有人想出了一个办法,自制双面“胶布”用来粘贴输液卡,泡沫板上的粘满的就是一个个自制双面“胶布”,“这些护士太忙了,一天到晚连饭都吃不上。做这个‘胶布’没啥技术含量,就是撕一撕,贴一贴,我们就能帮忙,空出点时间能让他们喝口水吃口饭,太辛苦了他们。”

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路的两旁,随时播种,随时开花……

虽然这个冬天很冷,但是在徐州市第六人民医院的每一个诊室、每一个病区内却是暖意融融,这是六院独有的温度,六院人用爱、用心凝聚成一股暖流,也温暖着每一个患者,这个冬天,因为有了他们不再寒冷。

 

 宣传科    马萌

来源:      发布时间:

医院概况 | 医院动态 | 医院文化 | 院长信箱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徐州市第六人民医院
地址:徐州市淮海西路267号
(交通:公交1路、4路、31路、66路等到人民广场下)
本站医院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医疗诊断的依据 苏ICP备10000484号

点击拨打24小时健康热线 0516-85827334

版权所有:徐州市第六人民医院
地址:徐州市淮海西路267号
交通:公交1路、4路、31路、66路等
到人民广场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