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需要长期治疗或者时常住院的病人而言,输液是个必修课,多会面临一个近似“无解”的问题——时间一久,护士找不到可扎的血管,或者外周血管太脆,留置针也只能保留1-2天就可能输液外渗。不仅病人饱受反复扎针痛苦,护士也需要耗费大量时间。
近日,在我院神经外科,这一难题终于得以解决,护士长张爱萍另辟蹊径,绕过外周血管,为患者开辟了一条既简单又安全有效的静脉治疗通道,利用中长导管的置入术,实现了静脉输注全程的“一针治疗”,标志着我院静脉治疗护理技术迈上一个新台阶。
首位受益人是一位脑出血术后患者,在重症医学科住了12天后转入神经外科,由于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加上术后输液治疗时间长、药物刺激性较大等多方面因素,外周血管条件差,外周血管基本“消失”,穿刺非常困难。
“既然外周血管走不通,那咱们就换条赛道。”作为院静脉治疗小组组长,张爱萍多次外出进修静疗专科,有着丰富的理论和实际操作经验,她决定为患者行中长导管置入术。通过超声引导,从肱静脉入路,将导管尖端置于锁骨下静脉,建立一条高效的静脉通道,让患者能顺利输液获得药物和营养。置管历经30分钟左右,家属高兴地连声称赞:“这个技术好,打针再不受罪了。”
外周静脉置入的中等长度导管又叫中线导管(Midline),导管长度20~30cm,从肘窝处上下两横指常规穿刺或采用超声引导技术从上臂置入贵要静脉、头静脉或肱静脉内脉。
张爱萍解释说,血管管径越大,血流速度越快,药物对血管壁刺激越小,当液体进入血管后,迅速稀释,有效保护上肢血管网,降低药物对外周血管的损伤,减少了化学性静脉炎的发生。中长导管具有并发症少、使用周期较长的特点,留置时间多为1-4周,不仅能保护外周血管、极大地减少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还保障输液安全,也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很好地提升医患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