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六院成功救治一严重外伤失血性休克患者 这是一个不眠之夜。徐州六院急诊室、ICU、手术室,一片灯火通明,人头攒动,这里正上演着一场生死大决战。这里不是战场,但比战场还要残酷,这里没有硝烟,但比硝烟还要浓烈。因为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抢救生命战胜死神,比任何战役都有意义。 致命一刀 生命悬于一线 2014年11月28日晚八时,46岁的黄先生因被刀砍伤头部、左上臂,顿时鲜血直流。黄先生及朋友急忙用手捂住伤口赶往徐州六院求治。来到六院急诊室,黄先生面色苍白,神志恍惚,血压只有80/60毫米汞柱,头部左侧伤口从头顶一直延伸至口腔,长约15厘米。左上臂伤口约10厘米。 患者失血性休克,疼痛性休克,生命危在旦夕。值班医师唐树玲立即协同护理人员进行全力抢救,加压包扎止血、加快输液扩容、配血输血抗休克。由于患者伤势太重,唐医师迅速电话汇报院部总值班陈世彦副院长,速请相关科室医师会诊。陈院长放下电话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协助抢救。当晚胸脑外科值班医师系胸外科苏祥磊、脑外科王岩医师。接到电话后,两人立即做好分工,苏医师赶往急诊室会诊,王医师去ICU做接应。苏医师赶至急诊室后还是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只见患者就像血人一样,而面色苍白如纸。苏医师边加压伤口边仔细查看,头部伤口深至颅骨,并伤及腮腺,左颞浅动脉断裂,左臂伤口深达肌肉,肌层断裂。为了解颅脑伤情,苏医师亲自陪送患者至CT室做头颅扫描。此时,闻讯的解广玉副院长、骨科魏广奇医师、口腔科钱苏海医师、脑外科朱从付主任都相继赶来。做完CT扫描很快接过出来了:颅骨骨折、颅内积气,头皮下血肿。大家将病人头部重点保护,一路护送至ICU继续抢救。同时,解院长也向徐州二院专家发出了求救信号。 克服困难 终于解除危难 由于左侧颞浅动脉距离心脏较近压力很大,出血呈喷射状。该处伤口清创缝合包扎相当困难。ICU室内很难完成必须入手术室全麻。可是病人病情不能等了,再不止血,病人很快性命不保。陈院长与王岩医师分别按压断裂动脉两头,丝毫不能放松。长时间出血凝血因子消耗流出来的血液变得稀释而且不凝。在门外等候的家人心急如焚并强烈要求转至上级医院。可是病人情形根本不适合搬动,留下来抢救还有一线希望,若转走必死无疑。大家边安慰家属,边竭尽全力抢救。 很快徐州二院专家赶到,查看病情。几位专家紧急讨论决定待休克稍好转立即入手术室全麻清创缝合。随着大量液体及5000多毫升血液的滴入,血压开始慢慢回升,病人休克趋于好转,立即入手术室。麻醉成功后,几位医师分工协作。王医师按压止血,陈院长、朱主任、钱医师和二院专家一起揭开头部包扎。找到断裂血管,钳夹止血,清创伤口,缝合裂开的腮腺,耳廓。腮腺是极为松脆的组织,缝合起来非常艰难,需要极大耐心、信心和细心。钱医师就像绣花一样,将破碎的腮腺、血管、神经一点点对接缝合。最为艰难的地方处理好后,陈院长赶紧腾出手来,与魏医师一起清创左上臂伤口。打开伤口,大家又是一惊,左上臂的血管、神经、肌层,齐刷刷断裂。虽然该处组织略比头部粗浅,但丝毫不能轻视。如果缝合不好,将严重影响该侧肢体的功能,更需细心谨慎。彻底清创,密丝对接、精细缝合,检查再无出血术毕回室。 此时东方的夜空已初露晨色,虽然一夜没合眼,但大家没有一丝倦意。面对安然入睡,发出鼾声的患者,大家紧绷的心弦终于得到一丝的松弛和安慰。待病人生命体征趋于平稳,大家才放心离去。 耐心呵护 走出心灵阴影 术后的康复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因为患者身心都受到极大打击,内心伤痛无比,情绪异常低落。在ICU恢复期间,护理人员给予全程照护,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变化,精心治疗细心呵护。由于口腔腮腺损伤,患者吃饭都是困难重重。有时一顿饭都要吃很长时间,病人开始着急不安,护理人员赋予极大的爱心和耐心。一点点喂饭、喂水。待病情平稳后转至胸脑外科病房。责任护士刘玲更是待其如同自家亲人。无微不至关怀备至。让其感受到家的温暖。 神经损伤恢复较慢,面对患者的焦躁不安,痛苦失望的情绪,刘玲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一有空就来到其病床前耐心开导,并协同肢体功能锻炼,搀扶着下床活动,温水湿热敷以促进神经的康复。功夫不负苦心人,经过一个多月的精心治疗护理,患者终于从噩梦中走了出来。笔者前天在病房见到了患者,说明来意,患者异常激动:多亏六院医护人员对我的全力救治,不然我早就没命了。我的命是六院给的,我将终生难忘。还有很多不知道名字的专家都是我的救命恩人,我一并感谢。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这句誓言在每位从医者心中分量之重,是任何一个局外人无法体会和企及的。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每位患者的生命都是从医者心中无法承受之重。多少年来,徐州六院的医护人员们坚守誓言,信守承诺,送走多少个黎明前的黑暗,迎来多少个阳光灿烂的早晨。无影灯下多少个不眠之夜,病房里多少个灯火通明,走廊里健步如飞,病房里穿梭如燕。他们用自己的生命去换取病人的生命,他们用自己的青春来兑现一生的誓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