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贼风”则是人为因素导致的“虚邪贼风”,既然来自“人造”,自然可以预防。预防“人造贼风”主要注意生活细节,尽量避免出汗时吹风、入水、饮冷、露宿、久着湿衣等几方面。
避免“汗出当风”贼风乘袭
夏季,身体总是有汗,特别是活动、运动后,此时千万注意不要贪凉,如果出汗后立即把空调温度调得过低,这样最容易引发“空调病”,因为此时全身皮肤的毛孔为了散热处于开放状态,如果突然接触冷风,毛孔来不及收缩,风寒之邪便会“乘虚而入”,这就是所谓的“人造贼风”。“人造贼风”不经意间就侵袭人体导致感冒、咳嗽、身体疼痛、关节炎等疾病。医圣张仲景于1800多年前就明确指出:“风湿,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汗出当风,或经常贪凉,风寒湿等邪气从外侵袭则导致风湿类疾病。如果出汗时马上进空调房,因为毛孔遇冷刺激会从扩张状态突然紧急闭合,破坏皮肤的排汗功能,会导致中暑、感冒等症状。
正确方法:从室外进入室内时,要先让自己在常温下“冷却”10~20分钟,等皮肤温度下降收汗之后,再在电风扇旁边或空调房乘凉休息。
避免“汗出入水”风湿缠身
俗语云:“汗水没落,冷水莫浇。”夏日人们户外活动后,为尽快消汗除热,往往喜欢冲冷水浴或游泳来“快速冷却”。这样身体骤然遇冷水,会使开放的汗毛孔立即收缩,汗孔关闭,热量不能散发而滞留体内,可引起高烧。如果同时又用冷水洗头,会使脑部血管遇冷迅速收缩而引起供血不足,使人头痛、头晕、昏厥,甚至休克等。因汗出时毛孔大开,水湿极易从汗孔而入,侵入肌肉腠理骨关节内,还会导致风湿、寒湿身痛等症。
正确方法:人体对温度需要一个适应过程,一下从高温到低温会使人体受到刺激,因此运动完后也不要马上入水如冲凉游泳或淋雨等,要先休息20~30分钟,等全身汗干后再沐浴或游泳等。而热水沐浴能使身体的毛细血管扩张,有利于机体排热、排毒,并且能够补充阳气。水温一般控制在30℃左右为宜。亦可用热毛巾擦脸擦身,不但容易去除灰尘污垢,还能够排汗降温,使皮肤透气,让人感觉凉爽、舒适。
避免“汗后饮冷”寒邪伤胃
由于冰箱的普及,人们为追求口感好食冰冻食品,特别是夏天气温高,很多人喜欢吃冷饮,如冰牛奶、冰西瓜、冰淇淋、冰饮料等。中医认为“形寒饮冷多伤胃”,进入伏天后,中医称之为“长夏”,这时的天气特点是闷热难耐,如过度地贪食冷饮后,寒湿之邪最易困阻脾胃、损伤脾阳、脾失健运,易见食欲不振、腹胀、腹泻等症状。如果剧烈运动后大量汗出,又立即喝冷饮,会刺激胃肠道迅速收缩,还可能产生胃肠痉挛出现腹痛甚至胃肠出血等。
正确方法:注意夏日不可汗出时马上喝冷饮或冷水,尤其不可大量饮冷。吃冰淇淋等冷饮一定要适量,且吃的时候要小口慢吃。尽量养成喝温开水的习惯,还可适当进食温性食物,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处方”,夏天就应该用生姜等食物来温中散寒,把生姜、红糖一起冲泡后服用效果更好。
避免“贪凉露宿”湿邪浸身
炎炎夏日,汗出不断,不少人贪凉,喜欢睡地板,或者睡在高楼大厦的房顶上,地面散热快,吸收热量也快,容易吸收背部热量,极易伤人阳气。人在熟睡时全身基础代谢减慢,心跳减慢,血压下降,体温调节功能下降,身体抵抗力变弱,对冷热也不如醒的时候敏感,而夜晚气温较低,这时夜宿露天或睡地板,风寒之邪更容易进入体内,地面寒湿或湿热之气也极易侵入人体,可诱发腰背疼痛、风湿性关节炎、感冒、肠炎、面神经炎等;而睡硬地板又容易造成局部气血不畅,出现肢体麻痹等。俗语云“千寒易除,一湿难去;湿性黏浊,如油入面。”湿为六大致病因素之一,湿与寒在一起,称为湿寒;与热在一起,被称为湿热;与风在一起,被称为风湿;与暑在一起,被称为暑湿。湿邪如不去除,可使病情迁延难愈。
因此夏天尽量避免贪凉露宿,最好不要睡地板或在潮湿的环境中停留过久。
避免“久着汗衣”寒湿稽留
夏天汗出不断,衣服经常是湿的,如果人一旦安静下来,汗湿的衣服会马上变得湿冷黏腻,贴在身上很难受。因为湿衣服一直在蒸发,蒸发时液体变成气体,会从身上吸收热量,把身体大量热量带走,因此感觉身体湿冷。而此时皮肤的毛孔大开,寒湿乘虚而入,也会导致风湿类疾病等。如临床常见的肾着病,仲景谓:“此身劳汗出,衣里冷湿,久久得之,腰以下冷痛”,“如坐水中,形如水状”。腰部感受寒湿而导致腰背部冷痛沉重,如坐在冷水之中的感觉。要注意出大汗后要及时把汗擦干,并更换干燥衣物、鞋袜。
除以上几点需要注意外,夏日尤须加强锻炼,增强体质,经常参加练保健操、气功、太极拳、广播体操、散步等,“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坚持锻炼,身体强壮,抗病能力强,可预防疾病发生。但盛夏如能避免汗出时当风、入水、饮冷、露宿、着湿衣等生活细节,就可预防“人造贼风”的伤害。
门诊办 朱晓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