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第六人民医院

当前位置:徐州六院首页 > 健康教育

影像护理急救管理

随着现代医学的迅速发展,影像科检查在临床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尤其是CT增强扫描已经成为影像科诊疗检查的重要方法。做为影像科的护理工作者,不仅要熟练掌握临床基础护理知识及操作技能,而且要结合影像科的工作特点,掌握影像专业的相关护理理论知识和技术操作,以认真专业的工作态度预防可能发生的医疗安全事故;要具备独立处理各种应激情况的本领,迅速准确处理检查中发生的危急情况,尤其是碘对比剂不良反应的抢救,以确保影像科整体工作的顺利进行。

一、急救原则

患者在放射影像科检查治疗中突发紧急情况下,抢救患者生命为首要原则。需要医务工作者迅速、准确地做出病情诊断及处理。

二、突发事件的类型

(一)碘对比剂急性不良反应应急预案

1.定义

对比剂注射后1h内出现的不良反应。

2.临床表现

1)轻度反应:

有全身热感与发痒,结膜充血,少量红疹,头痛头晕,喷嚏咳嗽,恶心呕吐等。

2)中度反应:

全身出现荨麻疹样皮疹,眼睑、面颊及耳部水肿,胸闷气急,呼吸困难,发声嘶哑,肢体抖动等。

3)重度反应:

面色苍白,四肢青紫,手足厥冷,呼吸困难,手足肌痉挛,血压骤降,心脏搏动停止,知觉丧失,大小便失禁等。

3.预防措施

1)对比剂选择:

建议使用非离子型碘对比剂。

2)水化:

建议在使用碘对比剂前612h至使用后24h内,对患者给予水化。

1)水化的可能机制:增加肾血流量;降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活性;降低对比剂相关的血液黏度和渗透性;等渗性生理盐水可扩充血管内容积;用碳酸氢钠可使肾小管内液体碱性化,可降低肾小管损害。

2)水化的方法:动脉内用药者:推荐使用对比剂注射前612h静脉内补充0.9%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加154mEq/L碳酸氢钠溶液,不少于100ml/h;注射对比剂后亦应连续静脉补液,不少于100ml/h,持续24h;提倡联合应用静脉补液与口服补液以提高预防对比剂肾病效果。静脉内用药者:口服补液方式:注射对比剂前46h开始,持续到使用对比剂后24h口服水或生理盐水,使用量100ml/h

3)加温:对比剂使用前加温到37℃

4)不推荐预防性用药。

5)与患者沟通:对于精神紧张、恐惧的患者,医务接待人员应该热情接待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登记预约。可设立专人心理疏导工作,使用心理学干预技术对患者存在的焦虑紧张的原因进行分析。用患者可以理解的语言解释CT增强检查的目的、意义、操作过程以及检查中可能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解答患者及家属的问题。要如实告知患者X线穿透人体会产生一定的生物效应,但不会在体内残留射线,X线检查的优势在于及早诊断和治疗疾病,而且进行X线的医务人员都是经过严格培训的。给予其心理支持,有助于消除患者紧张恐惧的情绪。

6)须详细询问病史,所有增强扫描的患者都可能发生不良反应,严格掌握注射对比剂的禁忌证。对于高危人群,如年龄65岁以上体质极度虚弱者、肺气肿、严重的心功能不全、高血压、长期糖尿病等患者,应积极与临床医师及CT室医师协商,决定是否继续做增强检查及使用何种对比剂进行检查,需特别仔细地权衡检查的利弊。

7)CT室要建立突发医疗事件处理流程,时刻准备碘对比剂过敏反应的抢救药品及物品器械,并处于备用完好状态。常用药品有地塞米松、苯海拉明、肾上腺素、氢化可的松、异丙嗪、升压药、呼吸兴奋药、氨茶碱、葡萄糖及生理盐水等。物品有听诊器、血压计、吸痰器、氧气瓶、简易人工呼吸气囊、气管插管及导丝,喉镜,除颤仪和开口器等。

8)建立绿色急救通道:建立与急诊室或其他临床相关科室针对碘对比剂不良反应抢救的应急快速增援机制,确保不良反应发生后,需要的情况下,临床医师能够及时赶到抢救现场进行抢救。

9)所有增强患者检查结束后需在候诊间观察30min90%的不良反应在增强后的30min内发生),无不良反应方可拔除静脉穿刺留置针并离开CT候诊室。离开时嘱受检者多喝水,不适随诊。

4.处理方法

1)轻度反应:

让患者安静休息,呼吸新鲜空气或低流量给氧,给予大量饮水或遵医嘱给予口服抗组胺药扑尔敏或苯海拉明,或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0mg。严密观察60min后确认患者安全方可让患者离开。

2)中度反应:

建议用肾上腺素0.30.5mg皮下注射,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0mg;面罩吸氧、保暖;喉头水肿者用地塞米松5mg,加肾上腺素1mg作喉头喷雾;密切观察患者脉搏、呼吸、血压的变化,病情稳定后转相关临床科室。

3)重度反应:

立即通知急诊科和相关科室参加抢救处理;临床医师到达现场前,影像检查室的医护人员应判断患者的意识和呼吸情况、测量血压、心率等,打开静脉通道、保持呼吸道通畅,高流量面罩吸氧,给予0.1%肾上腺素0.51mg立即肌肉或皮下注射、静脉注射;心搏停止者立即给予心肺复苏。待病情稳定后,尽快送往有关科室继续观察治疗。及时做好抢救记录工作。

(二)CT室晕针的应急预案

1.定义

在注射过程中,患者出现面色苍白、头晕、目眩、心慌、恶心,甚至晕厥、休克等症状,称为晕针。

2.原因

1)心理因素:患者过度紧张、恐惧,看到血液反射性引起迷走神经兴奋,致血压下降,脑供血不足。

2)体质因素:患者在空腹或饥饿状态下,劳累疲倦、体质虚弱处于应激阶段时,机体通过迷走神经反射引起短暂的血管床扩张,外周阻力下降,致脑血流量减少。

3)患者体位:患者坐姿接受静脉穿刺,因下肢肌肉张力低,血液蓄积于下肢,回心血量减少,心输出量减少。

4)疼痛刺激:穿刺时针头对皮肤神经末梢的刺激,疼痛反射性引起广泛的小血管扩张,血压下降,脑供血不足。

5)年龄对疼痛敏感性的差异。老年人因生理因素而出现机体各种反应反射降低,痛阈相对降低,因而晕针发生率低。

3.临床表现

1)先兆期:

患者表现头晕、眼前发黑、心慌、恶心、四肢无力、大汗淋漓、说话语无伦次等症状。

2)发作期:

瞬间昏倒、不省人事或意识恍惚,面色苍白,四肢冰凉,呕吐,血压偏低,心率减慢,脉搏细弱,甚至全身出现抽搐等症状。

3)恢复期:

神志清楚,自诉全身乏力,四肢酸软,面色由苍白转红,四肢转温,心率、血压、脉搏恢复正常。

4.预防措施

1CT室常规备抢救车、氧气、温开水等。

2)操作前护士对患者进行细致耐心的解释工作,消除患者的思想顾虑和恐惧心理。

3)在注射过程中护士应与患者交谈,或抚摸患者,消除患者的紧张和恐惧心理。

4)护士做到技术纯熟、操作利索迅速、避免来回穿刺,减少患者的疼痛。

5)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对主动诉说有晕针的患者给予特殊照顾,如检查时给予卧位注射,并同时有医生、护士在场。

6)采用无痛注射法,如进针时绷紧局部皮肤,快速刺入局部等。

7)注射后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发现晕针及时处理。

5.处理方法

1)晕针一旦发生,立即停止治疗,将患者抬到空气流通处或吸氧。坐位患者立即改为平卧位,以增加脑部供血量;口服温开水一杯或葡萄糖水,适当保暖。患者一般在23min即可恢复。安慰患者,严禁以扶持方法搬动患者,可采用1人抱、2人抬或平车搬动患者,以免因体位关系加重脑部缺血,使晕针加重。

2)重者在上述处理基础上,可按压人中、内关、合谷等穴位。

3)经上述处理无效时,患者出现昏迷虚脱,立即给予吸氧、测量生命体征、保暖,建立静脉通道,做好记录。

4)启动院内急诊,电话通知急诊科医护人员到场处理,向急诊科医护人员做好交接班,转到急诊科进一步观察、处理。

5)无家属陪同患者要协助通知家属到院,无法通知家属者报科室主任。

6)老年人或有心脏病的患者,需要防止发生心绞痛、心肌梗死或脑部疾病等意外。对个别过敏体质患者应做好应急措施,准备好急救药物,以防意外事故发生。

7)做好事件记录。

三、各种类型患者检查

各种类型患者检查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进行排序。

1.危重患者

一般会带有导尿管、吸氧管以及器官插管等管道,因此这种类型的患者应优先检查。护送人员要准备好相关的药品以及抢救器械。患者进入机房之后,护理人员要将患者移入检查床,将吸氧管连接,并且根据申请单给患者的相关检查部位摆位,检查时要注意管道是否牢靠固定,避免脱落。增强检查时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根据情况决定是否允许家属陪同,一旦发现异常要及时停止检查。检查完成后将患者移至病床,护送出检查室,由本病区医护人员护送回病房。

2.步行患者

护理人员在摆放患者的过程中要对患者的面色以及呼吸进行仔细观察,对于紧张的患者,及时进行心理安慰。对于由于恐惧而引起的胸闷不适者要及时停止检查,防止患者发生意外情况。

影像科的护理工作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受检者病情不一,随时都可能出现意外。因此护理人员首先要有高度的责任心以及细心和耐心,善于与受检者进行沟通交流并注重细节,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敏锐观察,并果断进行判断。其次,护理人员要严格遵守相关的操作流程与规则,学会并掌握急救的方法,对发生的不良反应能做到及时而准确的处理,保证患者在检查过程中的生命安全,在护理的过程中要注意语气的亲和以及动作的轻柔,使患者充分信任自己的技术,为患者创造一个和谐安全的检查环境。最后护理人员还要掌握新知识,结合实际有所创新,取得良好的护理效果。

影像科 张桂芝

医院概况 | 医院动态 | 医院文化 | 院长信箱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徐州市第六人民医院
地址:徐州市淮海西路267号
(交通:公交1路、4路、31路、66路等到人民广场下)
本站医院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医疗诊断的依据 苏ICP备10000484号

点击拨打24小时健康热线 0516-85827334

版权所有:徐州市第六人民医院
地址:徐州市淮海西路267号
交通:公交1路、4路、31路、66路等
到人民广场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