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7月28日是第14个“世界肝炎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消除肝炎 积极行动”。
旨在号召全社会积极行动,最大限度遏制新发感染,有效发现和治疗患者,切实减轻疾病负担,尽早实现“消除病毒性肝炎公共卫生危害”的目标。
1.肝炎的危害与现状
肝炎是肝脏炎症的统称,通常由病毒、细菌、酒精、药物、自身免疫等多种因素引起。其中,病毒性肝炎最为常见,包括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和未分型。肝炎严重危害人体健康,急性期感染可导致肝损伤,少数严重患者可出现肝衰竭甚至死亡;乙肝和丙肝会慢性化,不及时发现和规范抗病毒治疗,可导致肝硬化,甚至导致肝癌。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约有 3.25 亿人患有慢性乙型和丙型肝炎,每年约130 万人因肝炎死亡。
2.肝炎家族成员之一——乙肝
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以肝脏炎症和坏死病变为主要表现的传染性疾病,乙肝易转为慢性肝炎、肝硬化及肝癌,危及生命健康。
乙肝主要传播途径?
3.什么样的人群容易感染乙肝病毒?
抗-HBs阴性者均为易感人群。婴幼儿是获得 HBV感染的最危险时期。新生儿通常不具有来自母体的先天性抗-HBs,因而普遍易感。高危人群包括H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HBsAg 阳性者的家属、反复输血及血制品者(如血友病患者)、血液透析患者、多个性伴侣者、静脉药瘾者、接触血液的医务工作者等。
4.为什么需要接种乙肝疫苗?
乙肝疫苗是预防HBV感染最有效的方法,其保护程度可达98%~100%。
5.哪些人群需要接种乙肝疫苗?
乙肝疫苗的接种对象主要是新生儿,其次为婴幼儿和高危人群。
6.乙肝疫苗接种程序?
乙肝疫苗全程需接种3针,需按照“0、1、6月”接种程序,即接种第1针疫苗后,于1个月、6个月分别注射第2针和第3针疫苗。新生儿应该在出生24小时内接种第一针,接种时间越早越好。
7.接种疫苗前后需要注意什么?
接种前可检测HBV标志物(乙肝“两对半”),判断是否已感染或已有中和抗体,若有这些情况可不必再接种。但此检测并非接种必需,已感染HBV或已有中和抗体的受种者,接种不会增加不良反应风险。
接种后,应留观30分钟,无异常情况后再离开。应保持接种部位清洁,以免局部感染。
8.如何判断接种乙肝疫苗有效果?
评价乙肝疫苗有效性,可检测血清“中和抗体”,即抗-HBs,它是一种保护性抗体,反映效应性B细胞的数量,≥10mIU/mL提示疫苗有效。完成接种程序后,约90%的受种者可达指标。一般应在接种最后一针的1个月后做检测,不必过早。
9.若无法检测到抗体,该怎么办?
在一个完整的接种程序后,约有10%的受种者无法产生≥10mIU/mL的HBsAb,被称为无应答者。除与免疫系统的个体差异有关外,男性、年长、肥胖、抽烟、伴发其他疾病等因素,都不利于产生中和抗体。
对3针全程接种后无应答者,可再按照0-1-6月免疫程序全程接种;成年无应答者可选择接种1针高剂量(60μg)疫苗。
无应答者只是没有足够的中和抗体,而针对HBV的细胞免疫功能可能并无缺陷,同样可以有效预防感染,且当前大部分人群接种乙肝疫苗后形成了群体免疫,受益于此,无应答者被传染的机会有限。
10.乙肝疫苗有哪些?
免疫规划乙肝疫苗:乙肝酿酒酵母疫苗和乙肝汉逊酵母疫苗
非免疫规划乙肝疫苗:乙肝CHO疫苗、乙肝酿酒酵母疫苗和乙肝汉逊酵母疫苗
早接种,早保护,早收益!